第一题:客观题(共60题)
1.单选题30题,每题0.5分。
2.多选题30题,每题0.5分。
文开遴选注:客观题考察内容哲学类较多,其中部分题目是我们备考资料中的内容。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
材料1:攀树课、恋爱课、游戏课、生死课……近些年来,各种推陈出新的大学选修课时常走进大众视野,且吸粉无数。为了上一门网红选修课,不少学生挤破脑袋争相选课,甚至不惜爬上窗台、挤在过道蹭课。可以说,这些网红选修课的开设,既是在回应学生们的现实需求,也是为日后步入社会提供帮助。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前提是,“网红课”们要名副其实——不能只是冠个新奇的名称,却无实质内容和含金量作为支撑。一些学校的网红选修课开设只图一时新鲜,并未考虑到学校实际条件和学生长远发展,师资和场地跟不上,最终只是昙花一现。而有的学校盲目跟风,却并没有足够的教学水平做支撑,“网红课”最终只能沦为有名无实的“注水课”。徒有噱头而无实质,哪怕名字起得再抓人眼球,这样的选修课也注定无法真正成为“品牌课”“精品课”。一门好的课程,要“始于兴趣,终于真知”。如果只是为了博眼球而开设,这样的“网红”选修课不如不开。
材料2:宁夏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妈妈经营一个孤独症孩子中心,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托养机构不完善,不能托养大龄的孤独症患者,托养机构人员不专业,仅能照料生活起居,无法个别化看护,托养机构不能为孤独症患者,提供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后面说了孤独症孩子长大后面临的生活工作问题。例如孤独症患者不关心外界生活,没有社会规则意识,无法融入社会。设立相关培训机构也是价格昂贵,服务不专业,护理不周,东西部机构发展不平衡等。(最后讲了相关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
问题一:根据材料,你怎样理解“始于兴趣,终于真知”?(没有字数要求,5分)
问题二:请说出新课程不能长久发展的原因。(没有字数要求,5分)
问题三:请概括出孤独症的特征。(没有字数要求,5分)
问题四:请概括出家长不想送孤独症患者去托管机构的原因。(没有字数要求,5分)
三、写作题
材料1: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讲话中提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等
材料2:提到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4个目标,“智慧农村”“农村产业布局和规划”。《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引领作用,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材料3:乡村产业方面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问题例如地方偏远、交通不便等等。
材料4:4月7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来到包头市萨拉齐镇电厂固废填埋场,详细了解问题整改情况。萨拉齐镇污水处理厂西墙有大片污水,远远就能闻到刺鼻的臭味。王莉霞来到污水池塘边,看到现场有抽水车正在抽运污水,排水口附近水面还在翻涌,她指着污水责问,这些污水来自哪里?抽出来的污水运到哪里去了?怎么处理的?王莉霞严肃地强调,整改必须真改实改,要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抓好污水回收处理和中水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污水乱排乱放问题。要坚决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材料5:上海立达学院7日下午举行乡村振兴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此举标志着立达乡村振兴学院将积极发挥高校知识、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作贡献、献智慧。今后,该学院将从农业带头人、乡镇规划、农产品文创、培养输送村官为培育计划,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和输送人才。
材料6:村村通,乡村文化相关的材料。
问题一:根据以上6个材料,概括出每段主要内容。300字,15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题目自拟,写一篇议论文,1200字以上,35分。
文开遴选王雪原老师解析:继2021内蒙古区直遴选大作文考了乡村振兴之后,本次阿拉善盟直遴选大作文再次考察乡村振兴。考前我就强调乡村振兴是当前遴选考试的重要考点,具体可以学习我主讲的《遴选考试理论精讲之乡村振兴》

点击图片进入学习
注:本次考试题目由考生提供,文开遴选加以整理,非考试原始材料,仅供考生复习参考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