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材料1: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两山论”的科学论断:“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强调,“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2017年6月,习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强调,“解决深度贫困,要有深度举措。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加大备方帮扶力度。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要把脱贫攻坚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这既是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也是生态建设的好路子。”
材料2:L市地处S省中部,是全国14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有10个县自然条件恶劣,梁峁林立、沟壑纵横、土壤贫瘠,25度以上陡坡地23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生态环境脆弱,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0%以上。L市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互为因果,面临着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双重压力,也是L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破解的重大现实课题。“针对我们市生态环境和贫困状况不相匹配的情况,我们提出了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L市委李书记说。2017年4月,L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促进生态扶贫的意见》,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造林绿化任务主要依托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推动生态建设与贫困户稳定脱贫。据L市政府部门透露,近年来,L市每年投入绿化资金12亿元以上,在“十三五”期间,还将投入90亿元,完成造林绿化400万亩,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3%。目前,L市已成立造林合作社1121个,吸收贫困农户20592户,完成荒山造林330万亩,占全省任务的41%,退耕还林230万亩,占全省任务的64%,森林覆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递增,林地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26.8%,有7.6万人直接靠造林脱了贫,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直接受益贫困人口累计超40万人以上。
材料3:L市B县针对自己山多宜林,贫困人口多的特点,创新发展思路,将生态治理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积极鼓励贫困户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通过购买式和合作式等多种造林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社会增绿的新路子。
B县是L市山生态脆弱区重点建设县,境内有30万亩宜林地,全县3.7万贫困人口中90%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区域。同时,B县也是全市育苗大县,2012年底全县优质苗木积压3.8亿株。基于B县的实际,L市委、市政府通过多方调研论证,提出B县与省直黑茶山国有林局合作先行试点“购买式造林”的总体构思。B县2013年开始探索购买式造林管理办法,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政策措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造林规划和标准并提供相关服务,群众根据造林规划将树苗栽种在自己的土地上,或者直接应用已有的树苗继续培育,按照1年造林,3年管护成活后,政府购买验收合格的林地,通过购买式造林模式将群众积压的苗木就地消化,既缓解了前两年资金紧张问题,又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造林队伍和带头人,也让群众得到了造林的实惠。
“过去造林协调土地难、实施项目难,现在老百姓自主加入合作社,自主购买苗木栽植管护,由林业部门验收回购林地,群众收益不错,积极性很高。”D镇党委书记尹元生对购买式造林赞不绝口。
长期以来,大规模的造林都是通过公开招标、由有资质的专业造林公司或造林专业队实施,贫困群众参与度较低。从2016年开始,B县在全县推广“合作社+贫困户”的造林模式。鼓励和引导造林大户或能人牵头组成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参与造林,变以往的专业队造林为合作社造林,变招标为议标,优先吸纳本地贫困户较多的合作社就近承担造林任务,既简化了程序,又提高了效率。
“绿化高手”马兰柱带头,在B县第一个“吃螃蟹”,组建了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马兰柱是B县界C乡会里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几十年一直在土地里刨营生,一年到头收入不足5000元钱,两个儿子结婚还让他欠了一屁股债。第一年,合作社就通过议标的方式承揽了1500亩绿化任务,并拿到了20%的项目款项。剩余款项,待林木成活后分两年付清。今年,他们又承揽了县里1800亩的造林任务。“总的工程量将近100万元,现在干了两个多月,社员们平均收入4000多块钱。”老马算起了他的收入账。
今年68岁的贾引民无儿无女,是会里村的五保户。因为穷,打了几十年的光棍。2016年,老贾加入村里的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当年不仅挣了4000多元,还娶到了新媳妇。从此,老贾的脸上笑容不断。
马兰柱说:“现在村里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日子过得好着呢!一到植树造林的季节就主动找上门要去干活。”
如今,全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2个,覆盖了12个乡镇121个村5155名贫困人口。去年,全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收入达2000万元。
今年,B县通过购买式造林和合作式造林将完成9万亩造林任务,今后还将以每年不低于5万亩的速度加快荒山造林治理任务。到“十三五”末完成30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1600多户贫困家庭将通过生态扶贫实现稳定脱贫。
材料4:L市C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几乎都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五山四沟一分平”是该县地貌的真实写照,独特的地形导致该县可耕农田面积小,农作物产量低,大多数农户陷入贫困。C县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全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冬季干旱多风少雨,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非常适合核桃这样根系发达,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的作物生长。因此C县自2012年开始把核桃种植产业化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向。C县栽植核桃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管理和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远不能适应核桃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于是该县先后组织技术人员赴外地进行学习,引进新的核桃种植品种,核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当地核桃种植面积已达59.5万亩,核桃树1100多万株,盛产期面积有15万亩,核桃产业已覆盖了全县21个乡镇的339村,受益农户约4.15万户,占全县农户的94.56%。而且培养出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效益较好的核桃种植户,为实现核桃产业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材料5:据了解,L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占到了S省的近60%。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既是改善生态的一次重要机遇,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新一轮退耕还林每亩补助标准为1500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1200元、国家发改委安排种苗补助300元;造林种苗补助贫困县每亩达到800元,非贫困县500元。退耕还林工作将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和立地条件,不再限定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重在增加植被盖度,并优先将贫困户的退耕地纳入2017年度的退耕任务,为农民群众后续稳定增收提供了政策支持。
白文镇李家湾村是L市生态扶贫试点村,全村 118户贫困户全部参与了4000亩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仅1400亩退耕还林地就让全村贫困户人均获得补助款660元,参与合作社造林绿化的贫困劳力人均劳务收入达7000元,同时利用生态护管新造林地资金3.2万元,解聘原有护林员,让村里的7名贫困劳力担任护林员,每人每年管护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
问题:假如你是L市的政府的工作人员,请写一篇关于生态扶贫的新闻稿。要求角度定位准确,条例清晰,格式正确,500字左右。(25分)
第二题:公文写作
材料1: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十八大明确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材料2: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掌握全市基层文化中心建设情况,近期,F市文化局赴A区莲花街道就前期文化中心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莲花街道文化中心占地3000平米,周边有4万居民,40个写字楼,4万白领,有学校、居民区。因为地段好,经常有开会培训的,所以每次收费4000元。
莲花街道办主任介绍:中心全部托管经费有限,为了增加收入,有些规定执行起来会“变味”,把一些美容、美甲店等与文体不相关的产业引过来,打擦边球。后来为改变这种现状,就选择部分托管,项目建设运行交由专业公司进行托管,后勤保障,环境卫生等交由专业的物业公司负责。
文化中心主任说,目前中心资金缺口十分严重。原由街道财政收入有限,街道无力承担所有经费。文化中心老师经费由中心承担,但举办的各种活动培训班都是不收费的,仅仅依靠物业费,场地租赁费无法满足所有开支。中心对本街道的居民免费开放,但一些不是本街道的居民,因为离得近,也来参加文化中心活动,并且不交费;存在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一些人学习完了“不毕业”,长期在文化中心聊天。每年资金缺口70万左右。
因为经费紧张,一些年轻的教师已经离职,寻找新的工作,老教师目前有16人,新教师仅有3名,演出团队还要25人,一些演出服,演出设施已经破损,无法满足演出要求。外出演出,为争取好的名次,常常引进一些专业演出团队,占用演出场地排练,花费不菲的费用。
市文化局局长说,全市群体文化活动和专业文化演出对比,对专业队伍的支持力度比较大,群众文化的队伍支持较小,偏差很大。
问题:假如你是F市文化局工作人员,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调研报告。要求:内容概括全面,措施切实可行,800字左右(35分)
第三题,大作文
材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公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对于不合格的政府网站,要求限期整改,并问责约谈相关负责人;开办互动栏目的,收到网民意见建议后,对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意见。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要求“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当前,一些政府的信息公开网络公开平台缺乏日常维护,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有名无实,无法真正为公民提供信息公开服务,也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还出现了所谓“僵尸网站”。“当前,政府网站已经逐步成为公众了解政府、理解政府、认同政府、支持政府的重要窗口。一些地方只是单纯地追求政府网站的规模和数量,网站的形式意义远远大于其实质内容。政府网站中敞开心扉的面对面信息交流目前仍是少数。”有关教授说。既然有网站,为什么平时不更新、维护好?记者采访中有群众反映,政府网站子栏目很多,站内信息搜索功能非常重要。但链接数量少、搜索功能不稳定、难以精准满足用户需求等问题,阻碍了很多人从政府网站上获取有效信息。打开某个政府网站,却发现内容是好几年前的;点开“便民服务”等栏目,不是显示“内容正在建设”,就是“无法打开该页面”……“过去县(区)直部门、乡镇、街道政府的人手、资金有限,网站建成后,后续信息的更新、维护往往跟不上。网站管理没有专人维护,都是兼职人员”某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说。一位县区的某工作人员说:我们上报得很及时,但是上级部门却更新不及时。在市级层面,也有部分单位更新缓慢,间歇性“冬眠”。
信息化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甚至说是必备标配。及时发布信息、为群众提供好公共服务都是现代政府应有的理念。很多政府机构纷纷开设微博、微信公号、网站,甚至开发专门的APP软件,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探索路径,而为数不少的“僵尸”网站却无动于衷,这背后反映了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不作为状态。
问题:根据材料,对针对“僵尸网站”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论文,要求:1、论点清晰、逻辑清楚、重点写对策;2、结合实际,措施得当;3、1000字左右。 (40分)
注:本次考试题目由考生提供,文开遴选加以整理,非考试原始材料,仅供考生复习参考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