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9:00—11:30)
一、案例分析
材料一:S镇在党委的领导下建立了群防群治联防员制的机制,镇政府统一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班,集中调度,深入基层摸清底数,进行日常巡查、测体温等,全体党员参与防疫。
材料二:S镇疫情期间设立关卡,给村民送生活用品,提供无接触服务。超市分片服务,网络订单,错峰取货。
材料三:S镇利用互联网动员群众参与防控,村两委积极配合做好工作。电力、消防、公安、工商等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卫生院给出了一些防疫建议,党委接受了建议,采取了相应的防疫措施。
材料四:S镇某副书记到河南郑州筹集物资,解决口罩、消毒液等紧缺物资的需求。利用互联网宣传,接受社会捐助资金和物资。
问题:乡村振兴中治理是关键,结合S镇抗疫的经验,谈谈对加强和推进乡村社会冶理的启示。6分。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
在G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社区内外、大街小巷,加入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他们热心积极、默默奉献,只为守护平安;他们职业多样、各有故事,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G市街坊”。
“我的奶奶是一位60岁,看上去比较年轻有活力的老人家。最初我只知道奶奶每天都跳广场舞,后来我还知道奶奶做了街道志愿者,每周都会定时在社区巡逻,有时在楼下指导大家做垃圾分类,有时和街道工作人员一起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家庭……”
仅一年内,骑友们就参与巡防4328人次、收集信息126条、宣传1166人次;并协助破获发廊赌博案件、吸贩毒案件和抓获在逃案犯近10宗。“有了这群‘大单车、小手机、小哨子’,如意社区警情、案情下降三成,入屋盗窃案件下降了六成。
不止如意社区,G市作为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面临挑战。给如意平安骑行队的回信中,他将“G市街坊”的职能界定为进一步发挥社情民意的“信息员”、邻里守望相助的“巡防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平安法治的“宣传员”、应急处置的“支援员”。
问题:
(1)谈谈G市街坊的做法带来的启示。4分。
材料二: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来到茁壮成长的贵安新区。贵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他表示,中央提出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定位和期望值都很高,务必精心谋划、精心打造。习近平强调,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项目要科学论证,经得起历史检验。新区要有一个好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从一开始就大力营造务实、廉洁、高效的环境。
近期贵州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八条支持政策,其中之一是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下放的权限外,将涉及贵安新区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全部下放贵安新区行使。国家政策法规规定不得委托或下放以及需要省综合平衡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建立贵安新区与省直接请批关系。根据权责一致原则,明确监管责任。
问题:
(1)谈谈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意义。6分。
三、公文写作
为弘扬安全意识,Y市拟定将自今年起的每年12月4日为安全生产日,请你代拟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不限文种。20分。
四、综合分析
材料一:参考: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54年5月,时年26岁的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面对贫瘠的山区,他把百姓装在心中,用情感连着百姓,敢担当,勇作为。
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很多人是吃着野菜团子开山凿石;没有水准仪,用一脸盆水一根筷子替代;没有住处,山崖石洞安身,露天野宿,薅草当被;没有工具,铁镢、铁锹、小推车都用上;没有石灰,自个烧;没有炸药,自个造。
在杨贵带领下,林州人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在太行山间开辟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渠道。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杨贵在个人作风上清廉务实,两袖清风,带着数十万群众逐梦前行,坚持了十年,实现了美好图景。
有人说,红旗渠能够修成,得益于一个字:“敢”。那么,他们又凭什么敢呢?杨贵坦率地说:“我们是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所以才‘敢想敢干’。只要坚定地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红旗渠精神由此诞生,并逐渐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之际,6月22日上午,谷文昌雕像在被誉为党员干部“红色摇篮”之称的中央党校落成。这是继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焦裕禄之后,中央党校落成的又一尊“红色雕像”。
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 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谷文昌到东山不久即了解到这一情况,关切地说:“不治服这风沙灾害,东山人民是无法过好日子的。要治穷,得先除害!”并研究制订了治理风沙的方案。他与县委一班人,先后8次组织干部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但收效不大。他发誓:“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1958年春,县委向全县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全县党政军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掀起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数天时间栽上20万株木麻黄树。岂料气温骤降,持续一个月倒春寒,树苗大部分冻死。谷文昌组织一个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和老农民组成的造林实验小组,亲自担任组长。
1960年夏天,全县掀起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至1964年造林8.2万亩,全县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公里的海岸线筑起“绿色长城”。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使东山缓解了旱情。
谷文昌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领导干部去世30多年了,当地干部群众仍然是那样深情地怀念他、崇敬他,甚至每逢清明、春节等尊老敬宗的传统节日,当地群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
材料三:1910年春天,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求学。在奉天,他对老师提问的精彩回答,至今还在世间流传——
老师问:“读书是为了什么?”学生中有的说,是为了帮助父母记账;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周恩来则出人意料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
在日本的求学生活,打开了周恩来由异域观察故国的新视角。他除了深入观察、深入社会生活外,每日都认真写日记,真实地记载了他的所思所想。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平生最烦恶的是平常人立了志向不去行”,并立志“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
材料四:提到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问题:
(1)阐述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不超过50字。7分。
(2)谈谈中央党校给谷文昌树立雕像的意义,不超过300字。8分。
(3)请根据材料,围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政治能力”,写出你的理解,可不拘于材料,要求简洁明了,800字左右。35分。
注:本次考试题目由考生提供,文开遴选加以整理,非考试原始材料,仅供考生复习参考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来源!